网站首页 > 备考指导 > 历年真题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一)真题

来源:桃李自考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中庸》

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规定中小学六三三制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甲午学制

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科学提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哲学家是(  )

A.洛克 B.培根

C.柏拉图 D.卢梭

4.关于赫尔巴特,下面正确的说法是(  )

A.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B.提出五步教学法

C.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D.提出了泛智教育和自然教育

5.现代学制产生于(  )

A.欧洲 B.美洲

C.中国 D.日本

6.现代教育越来越与人类的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什么特点?(  )

A.未来性 B.科学性

C.国际性 D.生产性

7.学校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教师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生文化

8.学生在法定受教育年龄必须强制接受教育,这是学校组织表现的什么特点?(  )

A.公益性 B.非自愿性

C.垄断性 D.终身性

9.认为学校的办学思想、组织的健全程度、制度的完备程度及决策领导能力等学校本身因素影响学校的绩效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模式 B.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C.需求满足模式 D.环境适应模式

10.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1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不均衡性 D.个体差异性

11.下列哪一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A.“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 B.“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教育之故”

C.“严师出高徒”  D.“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

12.在教育起源问题上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始于(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3.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 B.卢梭

C.杜威 D.赫尔巴特

14.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关注个性发展 D.抓住关键期

15.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育德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16.在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把课程看作是(  )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教学计划

17.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8.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教育家(  )

A.布鲁姆 B.罗杰斯

C.杜威 D.布鲁纳

19.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层教学 D.复式教学

20.衡量班主任工作质量标准的唯一依据是班主任工作的(  )

A.目的 B.任务

C.计划 D.方法

21.咨询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是(  )

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22.着重训练行为的咨询方法是(  )

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深入共感 D.身体放松

23.升学考试如高考体现了测验的(  )

A.激励功能 B.诊断功能

C.选拔功能 D.评定功能

24.“矮子里拔高个”属于(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评价

25.位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第四个层次的是(  )

A.教育法 B.部门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 D.地方性法规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学校教育

27.教育目的

28.学制

29.学生集体

30.学生申诉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

32.教育如何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3.课程目标可以垂直分为哪几个层次?

34.学生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35.良好测验的标准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教师聘任制的改革?结合当前存在的相关具体问题该如何推进我国教师任用制度的改革?

37.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们对课程发展有什么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0分)

38.我教学《沙漠里的船》一课时,一个名叫颜江武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书上说,骆驼的嗅觉灵敏,不论什么地方有水,它都能找到,我看有些不科学。水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水既然没有气味,那骆驼怎能嗅得到呢?”我肯定了这个问题提得好,并鼓励大家谈出自己的看法。不一会儿,一个同学满有把握地说:“有水的地方空气湿润一点,无水的地方干燥一些。如果骆驼的鼻子感到舒服,就知道哪儿有水。”有的说:“空气湿润和干燥,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可以凭感觉判别出来。”后来,颜江武同学的《骆驼“嗅”不到水源》发表在《小学生科普报》上,引起了一些小读者的兴趣。

请问“我”运用了哪一条教学原则,结合案例谈谈该教师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相关文章